聚焦审核评估 共绘发展蓝图 | 飞行器学院(低空技术与工程学院)巡礼

发布日期:2025-09-16    浏览次数:


飞行器学院(低空技术与工程学院)作为学校最具航空特色的学院,遵循“学科与专业一体化、教学科研与技术服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紧密对接国家航空产业及低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本科教育教学合格评估以来,学院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矢志服务航空和民航业快速发展的行业需求,统筹学科建设和学院发展,兼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在助推以航空制造为主体、以运输航空和通用航空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学科专业建设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校企协同的联合培养“3+1”新模式形成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一方面,与西飞、中国人民解放军5719厂、5720厂等航空企业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硬件和技术优势开展实验室共建,为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提供宝贵的工业级领先实验教学资源。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育人-就业”模式。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提出“3+1”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学生唐凡在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得飞机维修项目金牌,实现了芜湖在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中金牌“零”的突破。

校企师资融合教学。一方面,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在学生实习实践教学中,企业配备指导教师,与本专业教师一同加强学生实习实践环节的教学,确保实习实践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本专业定期邀请企业技术人员,来校为本专业学生做学术报告、就业指导等。为本专业学生学习兴趣、了解航空制造专业就业方向提供支持。通过本专业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本专业80%以上的毕业设计题目来源于企业实践,提高了毕业设计质量。


产教融合


51BD

优秀校友唐凡在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代表中国队荣获飞机维修项目金牌。


校企三师联动的应用型人才长效机制形成

在航空制造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创新性地提出了“专业导师-交叉导师-行业导师”三师联动长效机制。这一机制通过整合校内与校外资源,充分发挥不同导师的专业优势,形成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创新教育全过程三师联动长效机制,不断提升跨专业教师和企业行业教师的授课比例,优化课程结构,使学生接触行业动态与技术前沿,以此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为航空产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6758

与广电计量合作在蒲城机场民机试飞中心开展飞设专业生产实习(AG600降雪实验)


5E0FD

与试飞院合作在功勋飞机展示园开展航空精神实践教育


创新构建并实践飞行器设计应用型人才“4C”培养模式

围绕飞行器设计岗位需求,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培养体系,确保学生具备岗位适配的专业技能。通过飞行器设计能力的分析与重构,将其分解成课程目标,然后按照目标进行模块化课程设计,同时摒弃单一笔试,采用“过程性考核+技能认证” 模式进行能力考核。重点培养学生在计算机辅助结构设计(CAD)、计算流体力学分析(CFD)、结构强度有限元分析(CAE)、控制系统设计以及软件实现(CODING)方面“4C”能力,为学生的岗位胜任力提供了结果保证。


19045F

“西航一号”研究团队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构建“五位一体、三阶六融”的创新培养体系

飞行器动力专业以“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为理念,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深化产教融合,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创新“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贯通创新能力培养全链条;深化“校企联合”协同育人,打造“工学交替”培养路径;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破解核心课程教学瓶颈;构建“三阶段、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多元协同。


736B6


教育教学成果丰硕

2022年5月“航空类一流本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探索与实践”获陕西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3年2月《航空航天概论》教材荣获陕西省高等教育优秀教材本科教育类一等奖。2023年4月《非线性控制升力体无人机研制与应用》荣获2023年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荣获2024年度陕西省科技技术奖三等奖。2023年6月“以成果为导向,航空类应用型本科多专业融合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获校级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23年9月“基于能力提升和产出导向的航空发动机结构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实践”获校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23年9月《优课引领下的航空文化协同育人实践》获2023年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2024年7月教工党支部书记谯盛军获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称号。2024年7月梁毅辰博士获得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二等奖、全国科普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24年9月《打造航空文化传播窗口,高擎航空报国精神旗帜》获2024年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2025年4月,钱学森航空工程实验班揭牌。2025年3月“产教共生、三师联动,航空类应用型人才协同育人模式构建与实践”荣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2025年4月“飞行力学与控制”获批陕西省课程思政精品课程和教学团队。2025年5月荣获西安航空学院第六届“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大练兵活动”校级一等奖1项。2025年5月获第五届陕西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2025年6月“产教共生、三师联动,航空类应用型人才协同育人模式构建与实践”获校级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近5年来组织300名学生与20余家单位开展3+1联合培养和顶岗实习,大力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在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和中国大学生飞行器设计大赛中获奖200余项,在第十五届SAMPE复合材料竞赛中包揽了三个项目的全国冠军,在2023年全国三维数字创新设计大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


DB80

全国唯一一所航空领域的“钱学森航空工程实验班”


45745

《航空航天概论》获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


403BC

61373

学科竞赛获国家级一等奖


飞行器学院(低空技术与工程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等措施,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85%以上,就业质量高,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学院将继续紧密围绕制造强国、航空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培养符合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及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文、图/飞行器学院(低空技术与工程学院) 审核/刘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