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审核评估 共绘发展蓝图 | 电子工程学院巡礼

发布日期:2025-09-21    浏览次数:


电子工程学院源自1955年建校初期的工电专科和仪表专科,是学校最早成立的院系之一。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承“格物致知、笃行致远”的办院理念,坚持“学生中心、能力导向、实践赋能、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方针,致力于培育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学院现有教职工1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9人,副高级职称3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6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2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教书育人楷模1人、师德先进个人1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设有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人工智能6个本科专业,其中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为校级一流专业。现有在校生2000余人。

学院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是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

一、强化党建引领,夯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院紧紧把握“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主旋律,形成以党建创新为引领,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为总抓手,以“四个阵地”建设为支撑,以“十大育人”体系建设为根本保障的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近3年,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198项,其中国家级奖项48项,在2023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学院斩获国家级铜奖1项,实现了该竞赛奖项的历史性突破。



二、优化课程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以课程改革为抓手,持续推进省级/校级一流课程(如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建设,推动核心课程对标 “两性一度” 标准重构教学大纲。以课堂革命为抓手,使启发式、案例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成为常态,课堂教学效果深受学生好评。近3来,获批省级教改重点项目2项、省级教改一般项目5项;获批教育部产教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项、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2项;获校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建成省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精品课程2门、校级一流课程(含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知识图谱)18门。



三、注重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学院通过引进培养相结合,优化师资结构。鼓励教师参加陕西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等活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帮助青年教师尽快完成角色转换。近3年,先后引进硕士博士7人,在职教师取得博士学位3人。在第五届陕西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省级三等奖2项,在陕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电子类实验技能竞赛中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全国“匠心杯”教学创新案例竞赛中获二等奖1项,在“智慧树杯”全国课程思政示范案例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



四、注重多措并举,提升教学质量保障

构建教学运行管理、学生管理与支持服务、教学质量管理“三线监控”,校、院两级督导评教,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等多维度、全链条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做实“三阶段、三环节、三主体”质量监控反馈改进机制。在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三阶段”组织督导专项教学检查,覆盖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三环节”,通过领导干部听课反馈、督导和学生评价“三主体”反馈,确保质量标准落实,稳步推进“内外双循环”人才培养质量达成评价。

五、深化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加强与企业合作,建立校企资源共享机制,通过聘请企业工程师和高级管理者兼任芯片产业学院导师,参与学院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广东泰迪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智能双创工作室”,与华清远见教育科技集团共建“嵌入式人工智能技术联合实验室”。近3年,与西安软件园、西安云智科技、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有限公司、叩持(西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建立校外实习基地20余个。主动对接企业技术需求,解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承担横向课题88项,经费2000余万元。


BEDAC

D88B

35DF7


六、以“学生为中心”,提升管理育人成效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为努力方向,全面加强德育、学风建设,以党建带团建、带动班级建设,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培育载体,学习风气、教学风气大幅度提升。打造学业(预警+激励+监督)、职业规划(榜样引领+精准帮扶)、就业(四位一体服务)、资助(困难台账+思政关怀)、心理(四级联动+朋辈互助)全维度服务。关注心理健康异常、家庭困难、少数民族和建档立卡学生的帮扶。毕业生去向落实率稳定在86%以上。


93EF

3F511


电子工程学院将立足“航空报国、航空强国” 的使命担当,始终以培养胸怀航空理想、勇担行业使命、能扛攻坚重担、矢志创新奋斗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推进科研反哺教学等举措,着力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与行业适配能力。未来,学院将持续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输送专业扎实、素质过硬的技术人才,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家航空强国战略实施注入更强劲的 “电子动力”!(文、图/电子工程学院 审核/杨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