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安航空学院计算机学院始终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根本遵循,锚定学校第三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坚守立德树人初心使命,全力推进学院“十四五”规划重点任务落地。学院聚焦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中外合作办学两大核心目标,树牢高质量发展意识,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主线,践行“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强化实践、注重创新,产教协同、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质量理念,面向航空产业升级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兼具“为人诚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品质与开拓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
党建引领强根基,凝聚发展新合力
学院党总支始终把党建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深化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强化党员教育管理,严格落实党建各项任务,坚持“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互促共进”,不断增强学院向心力、凝聚力与战斗力,充分发挥党总支“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学院发展筑牢政治根基。


教学改革提质效,育人成果亮点足
学院高度重视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持续优化专业布局、提升课程建设水平。目前,学院拥有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计算机文化基础》《操作系统A》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10门课程建成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同时,学院主编出版《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导论》等多部优质教材,编写校内自编讲义与实验指导书,为高质量教学提供坚实资源支撑。
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上,学院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产教融合,项目驱动,实现“课程-竞赛-项目”三轴联动:将学科竞赛、大创项目、科研课题融入课程教学或毕业设计,形成“学中做、做中赛、赛中创”的良性循环。与西安翔腾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现代产业学院,开设嵌入式产业特色班,实现“校企协同授课、实践项目贯穿”,精准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近三年,学院获批1个省级教改项目,11个厅局级教改项目,18个校级教改项目,6个产教融合项目,获得3项校级教学成果奖。学生竞赛近三年获国家级优秀奖21项、国家级一等奖2项、国家级二等奖2项、国家级三等奖17项、省级优秀奖3项、省级一等奖33项、省级二等奖48项、省级三等奖104项。



科研攻坚结硕果,学科建设显优势
学院围绕航空产业与区域发展需求,深耕科研领域,形成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计算机视觉、嵌入式应用、物联网与智能信息处理等特色研究方向。近年来,学院先后累计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等科研项目42项,获得发明专利22项,发表学术论文287篇。科研氛围日益浓厚,学科竞争力与科研实力稳步提升。
科研成果转化与奖项申报成效显著。近五年,学院共立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到款75万元)、厅局级16项(到款21万元)、校级17项(批准经费37.3万元),立项横向科研项目85项(到款1389.56万元)。先后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还参与获得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
校企协同促融合,服务发展见实效
学院坚持“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思路,深化校企合作广度与深度。与西安振民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202所)、西安翔腾微电子有限公司(631所)等行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在图像识别与处理、无人机目标智能检测等航空相关领域联合攻关,产出一系列实用型科研成果。
同时,学院紧扣地方经济建设需求,与多家企业在智慧文保、数字城市建设等领域开展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共建校企联合研发平台,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高校力量。





学院以党建为魂铸根基、以教学为要育人才、以科研为翼强特色、以协同为径促转化,在立德树人的征程中交出了亮眼答卷。未来,学院将继续锚定硕士学位授予建设与中外合作办学核心目标,以更坚定的信念、更务实的举措深化内涵建设,持续培养契合航空产业与区域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地方经济社会进步注入更多“计算机力量”,在高质量发展的蓝图上书写新的篇章。(文、图/计算机学院 审核/陈长征)